自由遊戲的力量





文:低年級教育者 意芳.


大部分人都知道,兒童是需要遊戲的,但也有很多人會想:「孩子整天只會玩,這樣不會浪費時間嗎?」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遊戲不是浪費,而是孩子們最重要的工作。當孩子沉浸在自由遊戲裡,他們的大腦、身體、情緒、還有人際關係,都在成長著....






           

   

自由遊戲是大腦的養分


自由遊戲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促進孩子的前額葉發展。前額葉是大腦裡負責決策、規劃、專注與解決能力的區域。


舉個例子,孩子最愛玩泥巴,因為泥土是一個可以形塑成任何形狀的原料,如果今天孩子說:「我要蓋一座城堡!」他需要什麼?

除了泥土以外,他還需要找其他材料、要規劃怎麼堆、堆出來之後要想辦法讓他的城堡看起來與眾不同,過程中城堡可能倒了,或是材料不適合,他就得想新的方法,這整個過程,都在鍛鍊思考。孩子在玩,也在做腦力訓練!





遊戲有助於身體發展


當孩子跑跑跳跳、爬樹、翻滾,動的過程不只是在消耗體力,而是在發展平衡感、協調性與肌肉力量。 小動作的發展,例如堆石頭、用樹枝搭房子,其實是手眼協調及精細動作的練習。還有在每次的爬高、跳遠、衝刺,他們都會漸漸學會如何讓自己"不受傷",慢慢學會分辨"我能不能做到?",這些都是靠身體及經驗慢慢獲得,透過這些經驗來學會保護自己。




透過遊戲練習情緒控管及抒發


遊戲的過程常常發生搶玩具的現象,衝突、哭鬧、爭執,這些都是正常的,透過這些衝突,孩子們有機會學習等待、協商與自我調節。 

有時候,孩子會在遇到這些狀況時大哭一場,但又會在問題解決後重拾笑容。這就是情緒正常抒發後的韌性加強過程。而每完成一個挑戰,或發明一個新玩法時,自信心及成就感也能隨之增加。



           (警察得意,小偷哭哭)
發展社交能力


在自由遊戲裡,孩子需必須學會如何和同伴互動。


一群孩子玩扮家家酒,常常為了角色而爭論,誰當警察?誰當小偷?誰當主人?誰當寵物?這些都是最真實的社會練習。


為了遊戲能夠順利,有人需要讓步,有些部分需要協商,他們在其中學會合作、分享、也學會如何解決衝突(當然有很多時候需要大人幫忙)。透過吵架及和好的過程,他們愈來愈懂得找到解決方法,這些能力遠比大人仲裁來的有效!





學習力及生活能力


遊戲真的能夠學到知識嗎?


堆積木是物理學、老闆收錢找錢是數學、粉筆塗鴉是美術、偵探遊戲是心理學、把泥巴坑倒滿水再填平則是最自然的科學實驗! 而扮家家酒,則是學習生活技能、理解人際互動,甚至還是接觸不同文化價值觀最有效(趣)的方法!


說了那麼多自由遊戲的好處,大家會不會好奇,大人在這裡面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很多人以為答案是設計一個好玩的遊戲給小孩玩,其實不是,最重要的是給他們空間及時間-給孩子一個安全開闊的環境、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投入自然遊戲,在陪伴時讓孩子擁有絕對的主導權,讓你的孩子好好享受遊戲,這就夠了!!







最後,推薦兩本實用書,孩子們,遊戲去吧!!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