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級|通識日|2025年04月主題內容整理

2025.04.07(一)

一周大事
介紹美國總統川普實施對等關稅的相關資訊。首先我介紹美國和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貿易關係,在中國以及其他人工便宜的國家,製造的商品也很便宜,賣到美國去之後賺了很多美國人的錢,也讓美國的工人失去工作機會。川普為了保護自己的工人,使用關稅來讓進入美國的商品變貴。不過,美國自己的各種商品也會因為變貴。 台灣也受到了嚴重的衝擊,原本可以賣到美國的商品,因為關稅而變得很貴,賣不出去了。股市也因此大跌,我和大家說如果回家之後看到爸媽臉很臭,有可能就是在股市賠很多錢的關係。 合理推測川普的行為,應該是希望用關稅當成和各國談判的籌碼,換到對美國有利的事。或許是以此強迫世界各國分邊站隊,看是要支持中國或美國。 也稍微提到了緬甸地震與緬甸軍政府,台灣也算是地震專家,有很厲害的地震救難隊,但面對軍政府控制的緬甸,想幫忙也很困難。 【過年吃什麼 聊聊我們過年吃的年菜,有什麼不同,從這份不同來看看台灣的不同族群、這些族群有哪些不同的飲食特色,以及認識這樣豐富的飲食與台灣的移民文化息息相關。 【閱讀/媒體識讀練習 練習閱讀同一事件,但不同報社報導的新聞,感受文字裡感覺到的情緒張力與事件描述的比重。讓大家思考關於觀點與事實的初步判斷,在看到文字時會是什麼樣的感受。再回過頭想想一個報導中,如何分辨兩者的差異,給出的感受可能會影響到怎麼看事件。試著在練習看到文字、報導的時候,分辨兩者差異,然後自己練習做判斷。後續有延伸一點,記者在身為道導者時,應該採取什麼比重跟視角,大家覺得比較好。 【我的身體我做主 認識身體界線,界線會隨著哪些因素而變化,並認識自己的身體界線。

2025.04.11(五)

【毒
介紹毒的概念,以及幾種有名的毒:氰化鉀、河豚的毒、毒菇、顛茄。有兩個少年提出一樣的問題:「毒藥會過期嗎?過期的毒會毒死人嗎?」從這個開始出發,介紹毒有各種不同的種類與性質,以及劑量的重要性。也介紹了各種毒如何影響人體的機能,氰化鉀是讓紅血球無法攜帶氧氣,河豚的毒影響神經,讓肌肉失去控制,無法呼吸。毒菇和顛茄同樣是對神經作用,但其作用是相反的,顛茄因此可以做為解毒劑使用。 【SCP
SCP是一個大家共同創造怪奇生物的設定平台,大家可以自由投稿到網站,經過審核之後就可以加入內容。目前已經有數千個SCP被創作。也常常用在遊戲和其他故事創作中。 我們一起看了幾個SCP。像是黑貓SCP、小女孩SCP等等。然後我們一起創作了一個呆滯馬鈴薯SCP。 1. 一直很餓,沒有食物就會尖叫,然後撕扯身邊的人。 2. 可以同化身邊的0-12小孩,影響他們的想法,讓它們也攻擊其他大人 3. 如果牠吃飽,就會安靜下來,其他的大人小孩也會恢復原狀 4. 這種scp會交配繁殖,但需要同為雄性才能繁殖,並且只需要吃掉對方的口水就可以繁殖。雌性無法生小孩,但戰鬥力比較強。 5. 只有雌性會大喊很餓並攻擊,雄性不會。 6.在正常狀態並拿著食物接近他,就會被攻擊,直到搶走食物並吃掉,才會罷休。 7.他可以感覺到方圓百里內的食物。 8. 雄性很溫順,不會搶奪食物。但需要雌性提共食物,若雌性沒有提共食物,雄性會吃掉自己的小孩。 9. 有一次,SCP研究員把食物放在山洞裡,並且在山洞中設下陷阱,才抓到這種SCP。

【人體聊聊─人格分裂 在了解人格分裂之前,先邀請小孩區分幾個辭意:行為、情緒、個性跟人格。會這樣進行是因為要說明一個人可能生病了,醫學上有嚴謹的定義,但是我們常見很多醫學上的名詞很容易會被拿來生活上運用,卻不知道實際上它就是的範圍跟定義在哪。然後再說明人格分裂在醫學上稱為解離性身份疾患,有那些症狀,引起的原因,也容易跟精神分裂(現稱思覺失調)搞混。而世上最有名的人格分裂患者就是24個比利。 【虎爺
虎爺是神獸還是神明?藉由今天跟大家簡單說明該如何區分~虎爺的信仰在台灣其實滿常見的,有幾個小孩也提到家裡其實有虎爺的吉祥物。大家有點印象的是祂是小孩的守護神,確實也有不少民間信仰,當小孩難帶時會認虎爺當乾爹的習俗。但虎爺其實也是家中寵物跟牲畜的守護者,也許也因為早年這些動物們都有重要的經濟價值,也祈求虎爺能好好照顧這些小動物們。最後介紹怎麼到虎爺那邊,幫自家的毛小孩取平安符~

2025.04.14(一)

【一周大事 川普解放了蓮蓬頭的出水限制,讓美國淋浴再次偉大。在關稅方面,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川普認為有「願意談的國家」以及「對抗和報復的國家」。對於願意談的國家,關稅降低為10%,而對於中國這樣的國家則增加為145%。有學生說這不就是小屁孩在吵架嗎。 另外,介紹了在澎湖發現的人類化石,經過研究發現,很可能是存在於數萬年前的「丹尼索瓦人」。我們也聊了聊史前人類的事。 最後介紹了上周開幕的大阪萬博,給大家看了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築「大屋根」。在通訊如此發達的時代,每天上網就可以看到各國的新科技,萬國博覽會似乎不是代表最新科技的展現,而是一種懷舊了......
【故事接龍 以接龍的方式,多人一起創造完成故事,且主角須符合「非人」的設定,如:一個影子、一種氣味。透過這個方式,創造不同視角的故事。 【野獸派 先用顏色讓小孩感受一下自己會選什麼顏色、這顏色有情緒嗎?會想用這個顏色畫什麼?再來看看不同的畫作,試著感受一下自己看到的。這邊練習感受學院風、印象派跟野獸派的特色跟自己看到的感受是什麼。最後簡單介紹野獸派的代表人物馬諦斯,他為什麼想用這麼奔放甚至怪異的顏色來作畫~而台灣也有野獸派畫家,簡單提到台灣日治時期的畫家鹽月桃浦跟當代野獸派畫家優席夫~ 【如果死一次
聊聊大家對死亡的看法,認識死亡體驗、生前告別式等等,可以從中回顧現有生命的活動。最後進行一個前往天堂前的小小體驗,可以選擇三樣能帶的東西、可以遇見的人,來發現這些對自己重要的人/事/物,並以剛剛想到的那些為對象,寫一個生前告別式的邀請卡給對方。

2025.04.18(五)

【台灣的水果 講了西瓜和香蕉的歷史。西瓜原本是苦的,一點都不甜,不過在沙漠中為了得到水分,沙漠中的民族還是很喜歡吃。後來西瓜也成為了在海上航行很方便的水果,經過世界各地的傳播與育種之後才慢慢變甜。 香蕉的故事也差不多,原本很多籽和纖維。但因為好種好長的關係,拯救了海島上的民族。又因為基因改變,有了沒有種子的香蕉品種,才變成了現在好吃的香蕉。 上課前讓少年們切了西瓜,一邊上課一邊吃,開心。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這個名稱是從一起銀行搶案來的,人質被歹徒囚禁後,認定自己無法逃脫後,產生了心理轉變。開始感謝歹徒給予的恩惠,並且同理歹徒的處境。 這樣的狀況也發生在另外幾個案件,今天也大概講了幾個犯罪案例。後面也延伸到PUA是類似的心理狀態。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應該不能算是一種心理疾病,而是人的共同傾向。也許就是因為人這種生物善於適應環境,所以才有這種說服自己合理化痛苦處境的傾向。 「因為不敢動,所以很感動。」今天聽了這句話大概有十次。

薩蒂和濕婆的愛情奇遇(改編自小蔡之前戰爭與神話的故事) 用印度神神話的創世故事,帶出屬於薩蒂跟濕婆的故事。在這邊分別介紹幾位在印度神話中的神明:濕婆、梵天、毗濕奴、薩蒂、阿修羅的樣貌。 台灣的第一跟罕見 先讓小孩自己想一下,如果要跟別人介紹自己,自己會怎麼形容自己。我給大家幾個方向,讓小孩自己甜甜看:興趣與特色、怎麼形容自己居住的環境、用一句話形容自己、會給自己什麼樣的標籤(3-5個)。從這樣的觀點轉向,如果以台灣為主體要怎麼介紹自己呢?其他人(國家)又是怎麼看台灣?從這樣的視角,來看看屬於台灣的世界第一跟世界罕見而值得其他國過來台灣學習與借鏡的特色。(大家知道的有那些呢?)

2025.04.25(五)

彩色轉盤 大家一起用竹籤、紙黏土、厚紙板作了陀螺。然後在厚紙板上塗上各種顏色,當陀螺旋轉時,可以看到不同顏色混合時會產生什麼顏色。 於此同時,也產生了許多紙黏土作品…… 【童話病 介紹了幾個以童話故事為名稱的疾病。 愛麗絲症候群:視覺與感知扭曲,如物體變大變小。 睡美人症候群:反覆性極度嗜睡、行為異常。 長髮公主症候群:異食癖,吞食頭髮導致胃腸堵塞。 彼得潘症候群:拒絕長大、逃避責任、不願承擔成年人的義務與角色。 小木偶症候群:說謊引起焦慮或生理反應;也指對誠實的強迫性焦慮或罪惡感。 情緒躲貓貓
情緒可以分成正面與負面情緒,而負面情緒往往不被社會所接受。但若長時間壓抑、忽視負面情緒的話,是有可能在日後爆發出來的;若是能夠在情緒出來時,感受、認識它,就好了。但要怎麼覺察情緒呢?身體的反應會告訴我們!我們嘗試一小段的戲劇片段,透過演戲的方式,觀察自己內在與外在的變化。越能够認識自己的身體反應,越能幫助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  

【餐桌動物的生存現場餐桌動物們都是在怎麼樣的環境生活的呢?我們看了《約定的夢幻島》,看看裡頭描寫被當成食物的「人」,是怎麼被養大的:為了量產,人被安置在櫃子上,將養分輸入人體中。這樣的方式跟現代的集約式生產方式類似。我們看了蛋雞、豬、牛的生活空間,還有為了增加產卵率而拔掉蝦子的眼睛、為了肉體的新鮮而在狹窄籠子中運輸動物,最後再思考動物們可能可以有的生活。 

2025.04.28(一)

【一周大事 德國的腎臟病患,可以到非洲的肯亞接受腎臟移植,費用大約是800萬台幣。而提供腎臟的肯亞人,可以得到8萬台幣。不論對於提供的人,還是得到腎臟的人,都是基於雙方同意而成的交易,但是這是對的嗎?如果不對,是基於什麼觀點呢?今天我向大家拋出這個問題。 另外我們談到了在烏俄戰爭中被俘虜的中國人,他們失業後在抖音上看到了募集軍人的廣告,月薪約8萬。為了8萬月薪去打一場和自己無關的戰役,不知道算是划不划算。
【狩獵vs農業 介紹人類在採集狩獵時代的生活,以及農業的起源。人類在採集狩獵時的生活工時並不長,因為必須時常移動,生育率也不高。也就是過著不太需要顧小孩的快樂生活。在農業時代,食物變多了,小孩也變多了,結果工作時間越來越長。也因為適合耕種的地有限,開始了相互爭戰的生活。文明的演進不必然代表人類的生活會越來越好,想要過更好生活的願望,有時候可能會讓生活更糟。 【味覺大比拼 日常中關於關於味道的詞彙並不常使用,為了打破只會說「好吃」、「真好吃」的情況,我們看了美食節目、文學作品是如何形容的。掌握到食物的外觀、氣味、口感與味道後,我們吃了幾個小東西,讓吃的人形容、其他人提問的方式,得出到底是什麼食物。最後吃的水潤餅真的是很有趣的一種食物,大家紛紛提出觀察,而且都是很細膩的觀察! 【慢吞吞樹懶怎麼還沒滅絕
動物要能存活總得要有幾個看家本領,但緩慢如樹懶到底是怎麼活到現在的呢?我們對照其他動物的存活之道,發現原來樹懶的毛(以及毛上的綠藻)具有保護色的功能;而只能吃營養價值不夠的葉子,慢反而是樹懶減少能量消耗的重要手段。之後也科普了幾個有趣小知識,像是需要爬下樹上廁所、游泳還算快、脖子超會轉等等,一起認識樹懶這個神奇物種。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