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級|教育者觀察|2024年9月

2024.09.23

【騎士團通識日】


依謝爾倫計畫在9月份的時候更名通俗易懂的另一個名稱:通識日。也嘗試放進學分模式。

這邊的學分,跟一般大眾以往經驗到的學分不太一樣。關於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學到、知道、聽到、接收到新資訊的程度,比例比較高的決定權放在孩子「自己覺得」。

當然有人也許會說,這樣的標準會有點微妙。怎麼客觀判斷呢?主觀的自己認為真的靠譜嗎?小孩自己自己會知道怎樣才是學會嗎?

姑且撇除掉究竟要學到、知道到哪一種程度,每次在跟小孩確認自己今天覺得課程主題跟他的狀態時,我倒也觀察到一些有趣的狀況。

「我覺得還好」(小孩有投入課程參與,但是卻覺得自己不太能拿到這主題的學分)

「我覺得有」(但小孩課程參與沒有很密集)

「我覺得這主題很有趣」

「我不知道」(有參與也投入,卻答不太出對自己狀態的肯定)

有時候教育者覺得反應很不錯的主題,小孩卻覺得自己不一定有得到新資訊。

有時候教育者講到超級冷門,感覺空氣凝滯的時候,小孩卻覺得有知道新事物。

在這些一頭霧水的片刻,有時候我難免會想也許客觀的評量確實可以量化、標準化一些成果;畢竟外在規則一翻兩瞪眼。

但,似乎也會失去看見小孩對於自己狀態的衡量跟猶豫。

對於還是持續在探索跟逐步踏入真實社會的中年級孩子跟青少年,我想仍有一個空間跟彈性讓自己有點混沌跟對照,還是很重要也必須存在的經驗。


或許,我想稱在通識日的這個階段與時刻,是一種蓄積動能與沈澱的過程。


教育者:瑞安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