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級|通識日|2025年03月主題內容整理

2025.03.03(一)

【一周大事】

分享了新竹發生的車禍新聞。新聞報導的是罕見的事,這些事提醒我們平靜日常中的風險。臺灣的海底電纜被數次被中國船隻切斷,臺灣進入戰爭的可能性漸漸在提高,但大家的日常生活似乎沒什麼改變。

也分享了烏克蘭總統和美國總統直播吵架的事,烏克蘭總統因為服裝和態度被唸了一頓,談判破局。


【分類與演化】

人類的理智傾向於把東西分類,把不同特性的東西分開,把相同特性的東西集合,然然後我們就可以給東西名字,和別人溝通,預測現場。不過,分類也有陷阱,當我們把東西分類命名之後,也給與了那樣東西刻板印象。生物在被分類之後,也會繼續變化,像狗可以變成各種不同的樣子,而人類可以給與不同樣子的狗不同的分類,產生出新的名字。


【歡迎光臨奇蹟詞語商店】

(預計再一次這本書會結束)

2025.03.07(五)

【城隍廟的神明:】

城隍爺是城牆化身,城牆是用來隔絕內與外,貧窮與富有。城市積蓄財富,有財富就有壞人,城隍爺的重要任務就是抓壞人了。 城隍廟裡有一個編制完整的隊伍,陰陽司公是城隍爺的秘書長,七爺八爺是裡面的精英補快,擁有厲害的法器。新竹城隍廟裡的神秘古井、關閉的虎門,都有故事可以說。


【地震:】

從今年的知名預言7/5大地震開始談起,聊聊地震的成因,是因為板塊運動的關係,而板塊運動又會帶動不同的地形產生(如:山脈、島嶼),以及產生一些現象(如:地震、海嘯)。對地震有認識後,回頭看7/5的地震預言,以科學觀點驗證其發生的機率不大,但仍需有相當的防災觀念因應,並以地震時的避難守則作結。


【新竹知多少:】

因為大部分小孩都住新竹縣市,所以問大家如果有朋友不認識新竹來找你,你會帶他去哪?或是怎麼介紹這個城市?大家也待過自由日,當然說出一些自己喜歡跟常去的地方。於是先從大眾普遍對於新竹的刻板印象,來問大家?不過大家似乎對外面的人對新竹怎麼看不是很清楚(比如:有米粉、貢丸或是新竹人不是在巨城,就是去巨城路上)。今天簡單介紹了九降風、新竹為何叫竹塹、東門城、新竹火車站跟新竹動物園在新竹的古老年紀跟一咪咪的小歷史。(講完之後,我還還是覺得好像要出門去XXD比較有趣。囧。)


【動物被分家了:】

從前一堂課板塊運動的概念繼續談起,來看看地球最初長什麼樣子,並發現是從一開始連在一起的盤古大陸,慢慢分成今天的七大洲。因為板塊的移動,讓原先分隔兩地的動物得以靠近,但雖然住在附近,生長的生物卻完全不同,也就是「華萊士線」。這樣將物種因為一條線就完全分隔的現象,在台灣、蘭嶼間也有類似的現象:蘭嶼有些物種與菲律賓相似,台灣卻完全沒有。

2025.03.10(一)

一周大事

泰國廢止了施行50年的學生髮禁,這是由23名高中學生提起的訴訟,經過五年之後終於廢止這項法律。 說明台灣立法的過程,立法委員的角色,最近的罷免連署時發生的死人連署事件。最後介紹了陳彥博以及極地馬拉松,陳彥博在上周在加拿大的北極圈完成了617公里的馬拉松比賽,亞洲第一人。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

從前年的台劇《人選之人》中的橋段為契機,聊聊性騷擾受害者的困境,以及之後Metoo運動在台灣的發展與影響,並思考自己能夠做些什麼。


奇蹟詞語商店(最終回)


關於夢:

夢境往往與自己的潛意識有關。聊聊我們各自的夢,並嘗試解讀夢的意義,透過聯想並回顧夢中元素與自己的關係,找到夢境要對我們說的話。

2025.03.14(五)

比沙子還小的東西

和大家一起看一些顯微照片,解釋圖片裡是什麼東西,隨意聊聊。我們看了鈔票、草履蟲、變形蟲、花與花粉、人血、神經、皮膚等等。


我的頭頂長了一朵香菇

一起看了《我的頭頂長了一朵香菇》。鴨子頭頂長了一朵香菇,醫生和鴨子說那是煩惱,只要不煩惱就會自動掉下來了。不過要怎麼不煩惱呢?鴨子反而為此而煩惱了起來。 講完繪本之後我們聊了聊煩惱還有治不好的小病,對別人來說很容易的事,常常自己卻做不到;對自己很容易的事情,別人卻做不到。有時候「有病就要醫」的想法,常常就是問題本身吧。


人體聊聊-偏執型人格

醫學上有個精神診斷為偏執型人格障礙。主要特徵是不相信別人,懷疑心重且會覺得別人常常針對他等等。不過這些反應,說實在我們有時候也會出現,那究竟我是不是呢?這邊試著練習辨識「合理懷疑(警戒) vs. 過度懷疑」的概念,避免過度簡化為「懷疑就是不好」;也跟小孩試著思考這樣的人格,有可能是在甚麼狀況下產生這樣應對世界的態度。而根據DSM-5,人格障礙(PPD)一般不會在 18 歲之前正式診斷,也是因為兒童尚屬發展過程階段,在許多面向上都還據有變化性,如此反推偏執型人格的另一面向,也會也長期、持續不斷出現的特徵。


線條VS.顏色 (普桑與魯本斯畫派)

試著先用幾幅圖讓小孩感覺自己看到什麼。這邊線條為主的是:維特魯威人、大宮女。顏色為主的是:印象.日出與星空。小孩覺得線條會讓人去觀察到細節、是否有跟現實不同、更多的細節等等;顏色那兩張則有感覺到模糊、溫馨、光的變化、太陽、海水。

我試著說說關於上述兩個派系的主張,其實跟小孩的第一直覺滿靠近的。線條為主的畫家們想傳達細緻、真實、邊界、秩序偏向理性(有人這樣分類);顏色則是奔放、情感濃郁、邊線比較模糊卻突顯出整體的感情,畫畫就應該放手而不設限。最後再試著對照兩邊不同時代的畫作,看看大家是否可以初步判斷出來。


2025.03.17(一)


一周大事

今天分享新聞都和網路群眾的力量有關。日本直播主在直播時被粉絲殺害,因為在直播時透漏自己將要搭乘地鐵,被粉絲掌握了位置。中配亞亞在抖音上發表支持武力統一的言論,被廢止拘留許可。曾國城和徐乃麟支持創意私房高級會員黃子佼復出,被網路炎上。


嗨!自學生~台灣實驗教育

先從大家平常外出的經驗,問問大家都是如何在街上被人關切? 因為不進學校,說實在對很多人,其實不一定是這麼容易理解的事情。小孩會覺得,有時候說明對方也不懂,所以也懶得說;更不說有時候對於自學生的刻板印象如:你一定很聰明? 是有甚麼問題所以不進學校?外出活動=校外教學等等。簡單從台灣2014才通過實驗教育三法,我說其實法律的年紀跟你們其實沒有差多少。在這之前不去學校可能是什麼,在這之後又可能是什麼原因,其實牽扯還滿多的。所以,外人對於這件事不是這麼理解,有殘存的既定又模糊的印象,是非常高比率的。


貓與狗的祖先

貓與狗的祖先在5500萬年前可能是同一種生物,之後他們分成了兩群,一群住在森林獨自狩獵,另一群在草原群體狩獵,因此也有了不同的習性和身體構造。 貓和狗被馴化的過程也不同,狗是由灰狼馴化,聽人的話就肉吃,和人類有密切的關係。貓咪則是追著穀倉的老鼠而居住在人類社會之中,不同的馴化過程也造就了貓狗不同的個性。


人體聊聊-偏執型人格

因為有小孩好奇關於人腦與分裂的主題,所以嘗試來介紹一些在精神診斷上的人格光譜。

這次先介紹偏執型人格:核心特徵是長期且廣泛的不信任與懷疑,即使沒有足夠證據,患者仍會認為他人意圖惡意,並對人際關係保持高度戒心。在過程試著先思考,緊戒與懷疑真的不好嗎?會不會其實也很重要,那怎樣才能算是不合理呢?練習了解,人格的特性常常是一種光譜~最後看看了”與敵人共枕” 觀察一下大眾媒體通常會把這樣的角色描述成哪種樣子呈現。


2025.03.21(五)


故事蝦掰王

我出了兩個題目“小明早上沒有吃早餐,為什麼”、“王子半夜醒來,發現公主站在旁邊,為什麼”。然後請大家寫出最瞎的故事,寫完之後我唸出來給大家聽。大家腦子裡的故事情節比我想得還要多,好像永遠講不完一樣。


找出畫面的秘密

聊聊廣告、漫畫、繪本等畫面如何暗示觀者的眼睛觀看的方向,並透過這些技巧一起完成能呈現焦點的作品。


這不是我做的,可是……

聊聊黃子佼事件中,作為加害者家屬的孟耿如,面臨到的困難,並以認知失調和妻子的社會角色來理解他的處境。


人體聊聊-反社會型人格

先嘗試猜解 “反社會” 讓小孩理解為什麼會這樣命名。我們拿桌子來舉例,普遍來說大家都是把桌子翻正使用,但如果今天要把桌子反過來吃飯? 小孩表示可以,這樣、那樣使用。雖然照理說沒有不行,也許我也可以說很有創意,但如果一個社會上大致大家默認的規則,偏偏有人不遵守,這就算是反社會嗎? 延續闖紅燈,雖然大家都知道不行,但總會有時候我們還是做了?我是反社會嗎? 這邊再切出反社會也牽扯到當事人本身,對他人反映毫不在意,並且不會產生內疚與愧疚感等等的同理與共情反應。成因是什麼? 小孩說環境居多~但其實這類型人格有將近50%可能是大腦構造跟遺傳引起,主要部位在前額葉、杏仁核跟某些分泌系統等等。不過這些特質真的沒有優點嗎? 其實冷靜、不容易被情緒影響、達成目的的決心跟衝動性高這些特質超有可能是社會的革命家、打破傳統的領導者、重大災難現場的指揮官、國際談判高手等等。診斷也有嚴格標準,18歲之前都不能輕易診斷(也有許多但書),也是因為孩子還在發展跟發育的過程中。

留言

熱門文章